首页 资讯 正文

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:文旅出圈 网红村探索长红路

体育正文 182 0

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:文旅出圈 网红村探索长红路

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:文旅出圈 网红村探索长红路

  1.5公里的条形花海是田洋村最新的文旅招牌。眼下,粉白交织的波斯菊竞相绽放。  (通讯员 黄维明 摄)

  甘蔗是田洋村重要的经济作物,如今更成为农文旅发展的抓手。图为村民采收甘蔗。(通讯员 夏海滨 摄)

“这些外国娃娃(wáwá)一来,食堂比过年还热闹!”田洋村金枝(jīnzhī)阿嬷笑眯眯(xiàomīmī)地说——端午节前夕,厦门一所国际学校的留学生队伍走进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,在“爱拼食堂”与老人们(men)共迎佳节。留学生们亲手制香包、炒米粉,休息间隙还用非洲鼓演绎闽南歌(mǐnnángē),深度体验乡土风情。

这场跨越国界、跨越年龄、跨越城乡(chéngxiāng)的(de)相遇,正是田洋村从“城中村”蝶变为(biànwèi)“网红村”的生动注脚。近年来,田洋村乘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东风,强化党建(dǎngjiàn)属性、优化生态治理、美化村容村貌(cūnróngcūnmào),接连打造了“甘蔗哥”“爱拼食堂”“田洋花海”等(děng)乡村振兴载体,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,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,曾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、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。

生态颜值变为(biànwèi)经济价值

提起田洋村,许多人心里第一个(dìyígè)念头就是:去看花海。这个坐落于西溪沿线的(de)村庄,长达1.5公里的条形花海是最新的文旅招牌。眼下,粉白交织的波斯菊竞相(jìngxiāng)绽放,斑斓(bānlán)色彩与清澈见底的溪水交相辉映。

早在去年春天,田洋花海一经推出就火爆“出圈”,日均(rìjūn)人流量过万。这股文旅热度,在今年春天随着花朵盛开(shèngkāi)而再次激活。

“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(jīngjì)价值,村民们都很高兴。”田洋(tiányáng)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水让介绍,田洋花海所在区域,过去只是一片荒地。如今以波斯菊为主的花海,采取分批种植的方式延长花期(huāqī),观赏(guānshǎng)期从3月持续至6月,周边还有油菜花、柚子花等争相盛放。未来,将致力(zhìlì)打造“四季有花、一步一景”的美丽乡村图景。

近些年,借着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契机,田洋村立足3.7公里西溪生态水系资源禀赋,合理打造沿岸景观廊道、滨水慢道、生态堤岸,切实推动(tuīdòng)西溪流域整治。去年(qùnián),该村与(yǔ)区属国企(guóqǐ)城建公司共同打造田洋西溪生态产业链,推出“溪游同安”项目,生态治理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。2024年五一试运营期间,共接待游客3.44万人次,为(wèi)相关片区(piànqū)增收59万元。

就在(zài)花海边,“溪游同安”项目带来丰富的休闲玩法。在水上(shuǐshàng),单人皮划艇挑战平衡力,天鹅船可双人同乘,水上自行车需多人协作;在岸边,广阔的草地可野餐、泡茶,一顶顶露营天幕供人休憩;在儿童(értóng)区,蹦床、旋转(xuánzhuǎn)木马、太空穿梭机、超大充气城堡够孩子玩上一整天(yīzhěngtiān)。

文旅融合释放(shìfàng)发展动能

在田洋村(tiányángcūn)看来,以花海等方式吸引人流、打响名声,只是第一步。

甘蔗是田洋村最重要的(de)经济作物,有上百年种植历史。这(zhè)也成了田洋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基础。如今几乎每周都(dōu)有团建和研学队伍进村,他们在此砍甘蔗、扛(káng)甘蔗、榨甘蔗,感受难得的田园乐趣。从岛内组团而来的游客谢秀云说,这是个环境好、人热情、玩法多的好村庄(cūnzhuāng),值得一来再来。

作为田洋村的“一村一品”,村中甘蔗(gānzhè)品种(pǐnzhǒng)多样,每年销售期可达6个月,研学(yánxué)团建服务得以常态化运作。田洋村还邀请台湾乡村振兴专家、美术学院学生等共同打造“甘蔗哥”形象IP;推出村歌《甘蔗歌》MV,打造“甘蔗文化节”,致力于把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变成金字招牌。在此基础上,田洋村依托村企共建,盘活闲置古厝,打造数千平方米的手工创意空间。一批艺术创作者(chuàngzuòzhě)在此设立陶艺、版画(bǎnhuà)等工作室,给游客创造了研学体验的好去处,更成为村民们共同致富的好项目(xiàngmù)。

大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婉妮表示,田洋村今后将继续丰富体验内容,让大家愿意(yuànyì)来、来了愿意停,让“网红”变“长红(zhǎnghóng)”。

乡村课堂激活振兴引擎(yǐnqíng)

透视田洋村的发展历程(lìchéng),有一个离不开的关键词:党建引领。

在村中,三栋闲置旧楼摇身一变,成为党员开展教育培训的(de)所在(suǒzài)。这座乡村党建学院,拥有4间多功能教室、50间学院宿舍,主动链接市区两级师资库26名专业教师,形成(xíngchéng)专业化一体化党员集中培训基地(péixùnjīdì)。去年,田洋村作为厦门市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观摩(guānmó)点,因推广乡村党建基地建设的“同安经验”而受到(shòudào)赞誉。

以此为中心(zhōngxīn),串起党群服务中心、田洋书院、爱拼食堂、艺术家工作室、农特产品展厅等多个党员(dǎngyuán)现场教学点,整合规划基层党建、基层治理等多条(duōtiáo)精品(jīngpǐn)动线,可提供定制式培训服务。截至去年底,面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(dǎngyuángànbù)举办履职提升培训班(péixùnbān)50余期、覆盖1500人次(réncì),其中,对接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宁夏等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培训600余人次。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与研学团队在此驻足、交流、沉淀。

如今(rújīn),田洋村在实践中总结形成“爱党(dǎng)、爱村(àicūn)、爱邻、爱学、爱拼”的“爱在田洋”党建品牌,每年接待省内外5000多人次的参观考察。“我们不靠山也不靠海,是靠党组织一步一脚印带领(dàilǐng)村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。”陈水让表示,今后将持续(chíxù)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
大同街道田洋村毗邻同安(tóngān)老城区(lǎochéngqū),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, 3.7公里西溪生态水系环绕村庄,是“远山近水(yuǎnshānjìnshuǐ)田绕村”的城中村,常住人口4350人。田洋村先后(xiānhòu)获得“省级文明村”“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”“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”等荣誉称号。

(厦门日报记者(jìzhě) 林健华

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:文旅出圈 网红村探索长红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